十二经脉的名称

  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左右两侧,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,每一条经脉又分别属于一脏或一腑。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、阴阳、脏腑三部分而组成。命名原则如下:

  • 上为手,下为足

     手经行于上肢,足经行于下肢。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,称“手经”;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,称“足经”。
  • 内为阴,外为阳

     分布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,称“阴经”;分布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,称“阳经”。按照阴阳三分法,阴分为三阴:太阴、少阴、厥阴;阳分为三阳:阳明、太阳、少阳。手足各有三阴经:太阴经、少阴经、厥阴经;手足各有三阳经:阳明经、太阳经、少阳经。
  • 脏属阴,腑属阳

     十二经脉与六脏六腑各有特定的配属关系,六阴经属于脏,并冠以所属脏之名,如内属于肺则称“肺经”;六阳经属于腑,并冠以所属腑之名,如内属于胃则称“胃经”。
阴经
(属脏络腑)
阳经
(属腑络脏)
循行部位
(阴经行于内侧、阳经行于外侧)
太阴肺经
厥阴心包经
少阴心经
阳明大肠经
少阳三焦经
太阳小肠经
    前缘
中线
    后缘
太阴脾经*
厥阴肝经*
少阴肾经
阳明胃经
少阳胆经
太阳膀胱经
    前缘
中线
    后缘

*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,肝经在前缘、脾经在中线。自内踝上八寸处交叉之后,脾经在前缘,肝经在中线。